公职人员下班后送外卖,引发多元思考

发布于:2025-07-23 阅读:1
近日,四川遂宁公职人员孙先生、李磊下班后送外卖引发关注。孙先生日赚百元,觉像打游戏;李磊为家庭兼职,缓解经济压力。公职人员兼职需合规,此现象反映基层收入与成本矛盾,引发社会对其理解与思考。

近日,四川遂宁公职人员下班后送外卖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孙先生曾是消防员,去年转业至遂宁市船山区某单位从事纪检工作。7月10日,单位下发公职人员可做副业的通知,孙先生第二天就提交申请,获批后便开启了送外卖的兼职生活。

公职人员送外卖

孙先生一般晚上8点左右开始接单,每天送三个小时,一天能赚100多元。他觉得送外卖就像打游戏做任务,接单、出发、完成任务、得到奖励,十分有趣。而且他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送外卖经历,并不觉得掉面子,认为都是服务行业。自通知下发后,他身边不少同事也开始尝试跑代驾、网约车等副业。

无独有偶,中部某地级市市场监管局的李磊也因下班后送外卖引发热议。李磊的妻子患有慢性肾病,家庭经济压力巨大,月薪难以支撑家庭开支。他选择送外卖是因为时间灵活,能应对家里突发情况,一个月能多挣3000元左右。

公职人员兼职

李磊的案例曝光后,“公职人员能否兼职”成为舆论焦点。法律界人士和相关部门解读,《公务员法》禁止的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营利性活动,普通公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不涉及职权、不影响工作的非盈利性劳动,法律法规并未禁止。李磊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核查后也明确其行为合规。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规范公职人员兼职的细则。如广东省规定公务员经批准可在非营利性组织中兼职但不得领报酬;浙江省明确公务员因生活困难经批准可从事与职务无关的非经营性劳务。这些政策既划清纪律红线,也体现对公职人员合理诉求的理解。

副业合规性

在舆论场中,对公职人员兼职现象看法多元。多数网友理解支持,认为公职人员也是普通人,兼职贴补家用无可厚非。财经评论员认为此现象折射基层收入与生活成本矛盾,建议建立合理薪酬增长机制。心理学专家提醒公众避免对公职人员形成刻板印象,应理性看待。

送外卖的日子里,李磊虽遇到诸多困难,但看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他充满动力。在单位,同事和领导也给予帮助,让他能兼顾家庭和兼职。他还将两份工作结合,留意辖区餐饮店铺卫生状况并反馈。

专家表示,政策允许公职人员开展副业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可缓解基层经济压力、活跃市场。但公职人员要注意精力分配,防范利益冲突。有关部门应细化操作规范,强化职业伦理教育。

目前,公职人员从事副业仍在不断探索中。孙先生表示暂时先送外卖,若有更好机会会考虑;李磊也会继续坚持。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不分高低,担当值得尊重,社会应给予理解和支持。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公职人员 送外卖 副业 合规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