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堂违规广告黑幕:侵犯公民信息与欺诈消费者

发布于:2025-08-19 阅读:0
近期,中医堂违规广告问题频发。浙江宁波警方破获一起为壮阳药等违规广告引流案,涉及侵犯公民信息及黑灰产业链,交易流水达50余万。另有中医机构虚假宣传,网警出击责令整改。提醒大家保护个人信息,警惕伪中医陷阱。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各类广告充斥着我们的视线,然而其中不乏违规违法的存在。近期,中医堂相关的违规广告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医堂

今年3月,浙江宁波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一短视频用户频繁更换绑定营业执照并在短视频平台投放壮阳药等违规广告。电商在短视频平台开店需绑定营业执照等信息,平台管控严格,违规就会被封号。于是,不法分子想出了变更营业执照换号的办法。

原来,从2024年9月开始,金某联系周某等多人收购营业执照照片、法人身份证照片、手机号码等公民个人信息。他们在短视频平台通过更换绑定营业执照等信息规避平台封控,为“某某堂中医”壮阳药等违规广告引流获利。该行为不仅侵犯公民隐私,还影响了短视频平台商家公平竞争秩序。

经查,金某通过非法手段引流交易流水达50余万元。而周某等人的营业执照信息是从何而来呢?他们是中间商,通过互联网群组、贴吧等平台,从“号商”“黄牛”处低价买入营业执照,再高价卖给金某获利。进一步调查发现,一些营业执照信息是企业法人为了小利自行提供的。

违规广告

2025年4月,公安成立专案组,抓获犯罪嫌疑人金某、周某等11人,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公安网安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保持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严打态势。

除了这起侵犯公民信息为违规广告引流的案件,还有中医机构因虚假宣传被网警盯上。近日,一家颇具知名度的连锁中医机构“XX中医堂”被推上风口浪尖。多名消费者投诉其涉嫌发布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的广告。

该机构利用患者对传统中医的信任,编织营销话术。比如打造“神医”人设,宣称坐诊医师为“XX代传人”“宫廷御医后人”,展示的“康复患者”感谢信与锦旗真实性存疑;用“包治百病”话术洗脑,将普通中药方包装成能根治多种疾病的“神药”,回避药物实际成分与适用范围;以“无效退款”为诱饵,实际合同设置苛刻条款拒绝退款。

网警通过大数据筛查锁定其广告投放问题,发现疗效表述踩“红线”,使用“根治”“永不复发”等绝对化用语;伪造“成功案例”,患者康复对比图有PS痕迹,部分“患者”是机构员工;广告未清晰展示药品批准文号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信息。

网警打击

网警已依法约谈涉事机构,责令下架违规广告,并移交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表示,真正的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这些害群之马打着中医旗号敛财,让坚守医道的同仁蒙羞。

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显示,2023年因虚假医疗广告被处罚的中医类机构数量同比上升17%。依据《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虚假医疗广告和宣传将受到严惩。

网警提醒大家,个人信息处理者要履行责任义务,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群众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发现泄露线索及时举报。同时,消费者要擦亮双眼,通过验明正身、警惕“神效”话术、索证索票、留存证据维权等方法,避开“伪中医”陷阱。中医药是中华瑰宝,不容被商业欺诈玷污。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中医堂 违规广告 侵犯公民信息 黑灰产业链 网警打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