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去泡面化”引热议,公共服务如何平衡需求?

发布于:2025-08-15 阅读:0
近日,广州东站等高铁站下架泡面引发热议。铁路部门称是为维护环境卫生,但旅客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提升了乘车体验,有人觉得损害权益。如何平衡公共环境维护和旅客需求,成关注焦点。

近日,#高铁去泡面化#话题引爆网络。南都N视频记者走访发现,广州东站站内商店的泡面已全面下架,白云站也是如此。原本摆放泡面的区域,被捞面、拌面等速食面类取代。

高铁站

当记者询问店员时,对方明确表示泡面已按要求全部下架。记者尝试携带自带泡面请求借用开水冲泡,也被拒绝。在候车室内,未看到有乘客食用泡面,新上架的捞面、拌面也无人选购。

广州东站回应,原东站普速列车调至其他车站,目前均为动车组列车。根据国铁集团规定,方便面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使旅客享受优质服务,高铁车站不售卖方便面,但旅客可自行携带。

一直以来,广州南站站内商店也未售方便面,不过周边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可买到。12306官网也提醒,列车车厢封闭,为创造良好环境,乘车时勿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

在普通列车上,因车厢通风好、旅途长,泡面是乘客主要食物,火车站和列车售卖泡面也成旅行文化一部分。但高铁情况不同,其封闭性好、新风交换弱,泡面味道不易扩散,会引起他人不适,甚至引发纠纷。

政策实施后,舆论分为“泡面自由派”与“公共环境派”。支持者觉得高铁应保障多数人乘车体验,密闭车厢里泡面味对敏感者是折磨。反对者强调泡面经济实惠,是学生和务工人员刚需,高铁盒饭价格高,选泡面是无奈之举。

去泡面化

其实,2024年3月上海虹桥站就率先“去泡面化”,如今超30个高铁站跟进。为应对争议,铁路部门采取“柔性引导”策略。一方面停售泡面,一方面推出低气味替代产品并优化餐饮供给。

广州南站试点“气味友好专区”,12306平台新增“餐食偏好”选项。广铁集团与连锁餐饮合作,推出15元起“平价热食套餐”,承诺“2元矿泉水、15元盒饭不断供”。

专家认为,高铁可借鉴航空餐饮经验,开发“气味指数”分级体系,对不同食物差异化管理。允许无汤干食在普通车厢食用,含汤食物在指定区域食用,通过智能通风系统调节空气质量。

旅客需求

这场“去泡面化”争议,反映出公共服务供给与旅客需求的矛盾。铁路部门应在服务上多用心,优化餐饮供应,推出更多平价套餐,探索分区管理,明确规则,避免“选择性执法”。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公共环境维护和旅客需求,提升服务质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高铁站 去泡面化 公共服务 旅客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