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杜宾犬未拴绳起冲突追踪:处理结果与文明养犬反思

发布于:2025-07-23 阅读:1
近日,江苏丹阳某小区内两只未拴绳杜宾犬与路人起冲突。事发后,警方介入,养狗人登门道歉。但杜宾多在禁养之列,遛狗不拴绳也违规。此事件反映养宠管理问题,引发对文明养犬及社会治理的思考。

近日,江苏丹阳某小区内发生的一起杜宾犬未拴绳引发的冲突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7月21日,红星新闻报道了该小区两名养狗人因杜宾犬未拴牵引绳与路过他人发生争执的情况。在网传视频中,路人声称要“打死狗”,养狗人则反呛“咬你了吗”。

杜宾犬

事件发生后,辖区派出所民警曾回应表示正排查养狗人。7月22日,记者获悉该事件已妥善处理,养狗人登门道歉。涉事辖区物业公司负责人称,警方已找到养狗当事人,双方在派出所见面协商,养狗人还买了礼物去对方家里道歉。此后,小区将会张贴警示语,提醒业主文明养狗、遛狗拴绳。

从事件本身来看,人与狗,尤其是像杜宾这样的大型烈性犬共处于相对封闭的地下车库环境内,行人产生紧张、害怕等情绪并不难理解。何况当时还有一位女士怀抱幼童,这种恐惧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而从养狗人的角度讲,他们应具备最起码的克制,拴好牵引绳。大型烈性犬不拴绳出门,是对公共规则和法律法规的漠视。

未拴绳冲突

目前,国内多地都列出了禁养烈性犬名单,杜宾犬多在禁养之列,镇江也不例外。同时,多地养犬管理要求中都提到,携带犬只外出时应牵绳。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遛狗不拴绳导致动物伤害他人的行为纳入治安处罚,动物防疫法也规定携带犬只出户应按规定佩戴犬牌并系犬绳,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可见,养狗人的行为存在明显失当之处。

此事虽幸未产生实质性伤害,但“妥善处理、登门道歉”并非解决类似纠纷的根本办法。长远来看,需要从源头协调平衡好人与狗、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的关系。一方面,针对饲养禁养犬的行为,应明确处理办法和执行罚则;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应更精细化,跟上养宠潮流。例如,多地通过立法要求饲养宠物登记办证、植入芯片,实现全流程管理。

文明养犬

如今,人与动物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必须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不养禁养犬、遛狗拴绳等应成为不可逾越的底线。社区、物业等也应在日常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而作为养狗人,爱狗的同时更应守卫共同的文明,做文明养宠的践行者。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类似冲突的发生,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杜宾犬 未拴绳冲突 文明养犬 养犬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