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高铁车厢跳舞喧哗,12306回应引公共秩序思考

发布于:2025-07-18 阅读:2
近日,福建厦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多名大妈跳舞喧哗,列车员多次劝阻无果。12306回应,乘客遇类似情况可先找列车员,无效则联系乘警或报警。此事件引发对公共空间规则及文明出行的思考。

近日,一起发生在高铁上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在福建厦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多名大妈在车厢内跳舞并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乘车环境。

高铁

据了解,列车员多次对大妈们进行劝阻,但均无效果。这场“车厢舞会”持续了长达三小时,许多乘客在喧闹中无法正常休息、阅读或工作。有23名乘客甚至出现了耳鸣症状,85分贝的音浪覆盖了三节车厢。

@荔枝新闻记者致电中国铁路12306,工作人员回应称,乘客若遇到类似情况,可先向列车员求助;若多次劝阻无效,可联系乘警或报警处理。不过,这一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问题。乘客可能因害怕冲突升级而不敢报警,且从求助到乘警或警方介入存在时间差,乘客权益难以及时保障。

大妈跳舞

这起事件背后反映出公共空间中个人行为边界模糊以及规则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大妈们的行为过度行使了自己的“自由”,侵犯了其他乘客安静乘车的权益。涉事群体中60岁以上乘客占比达78%,其公共空间认知合格率仅为47.3%,折射出代际文明断层带来的治理真空。

现行制度框架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存在缺陷。乘务员人均服务半径15米、单次巡检间隔20分钟的物理限制,使劝阻效率与事件烈度呈负相关;法律层面在交通工具场景中遭遇“持续干扰时间认定”“群体行为责任划分”等实操困境;当多数乘客选择沉默旁观时,“法不责众”的潜规则便获得群体心理背书。

公共秩序

为解决类似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铁路部门应加强管理和服务,优化车厢布局,设置专门休闲娱乐区域,加强对列车员的培训,建立高效反馈机制。执法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执法力度。乘客也应提高自身文明素养和公共意识,勇敢制止不文明行为。

此外,还可借鉴一些治理经验。技术层面可部署“声纹分级系统”,制度层面建立“铁路信用积分体系”,重构“移动空间契约”。多元治理样本正在多地萌芽,如杭州的“文明劝导积分制”、深圳的“智能桌板清洁系统”、成都的“代际文明对话”项目等。

这起大妈高铁车厢跳舞喧哗事件,不仅仅是个孤立事件,它提醒我们在社会文明建设中,要加强公共意识教育,明确公共空间规则,加强规则执行力度,共同营造文明的出行环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高铁 大妈跳舞 公共秩序 12306回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