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版权之争:撕裂音乐圈体面,谁是真正赢家?

发布于:2025-07-26 阅读:1
近日,《年轮》原唱与版权之争引发热议。网红旺仔小乔言论成导火索,汪苏泷收回授权,张碧晨坚称原唱。音乐平台操作激化矛盾,这场纷争暴露行业版权问题,让歌手、听众皆受影响,凸显完善规则的紧迫性。

近日,有关歌曲《年轮》的原唱问题,在音乐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场纷争,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将音乐圈的体面撕得粉碎。

年轮

事情的起因,是网红旺仔小乔在直播间的一番言论。2021年,她翻唱时坚称“原唱只有张碧晨”,今年7月22日又重提此论,拒绝标注汪苏泷为原唱。这番话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暴露了翻唱生态中版权认知的混乱。

随着事件升温,音乐平台的操作进一步激化了矛盾。7月23日,QQ音乐移除了张碧晨版《年轮》的“原唱”标识,仅标注为“演唱者”,而汪苏泷版本仍保留“原唱”标签。这一变动瞬间点燃舆论风暴,虽数小时后平台恢复标识,但裂痕已然产生。

版权之争

7月25日凌晨,局势进一步升级。0点刚过5分钟,汪苏泷工作室发文,宣布收回歌曲《年轮》所有商业演唱授权,同时确认《梦幻诛仙》为双原唱模式。15分钟后,张碧晨工作室声明,坚称张碧晨是“无可争议的唯一原唱”,并以国家级版权登记和十年前的首发记录为证据。

《年轮》版权之争,深植于2015年《花千骨》OST发行时的“双黄蛋”策略。当时,张碧晨女声版与汪苏泷男声版先后推出,本意是打造“并行宇宙”。然而,音乐平台标签混乱,法律对“原唱”定义模糊,为这场纷争埋下了隐患。

从法律角度看,《著作权法》未对“原唱”作出明确定义,导致“首发演唱者”张碧晨与“创作型演唱者”汪苏泷均主张权益。音著协人士坦言,若合同未明确约定,创作人与首唱者均可能被认定为原唱。

音乐圈

这场纷争不仅让两位歌手陷入尴尬境地,也暴露了音乐产业的诸多痛点。首先,法律定义的空白让争议陷入死局,创作者和演唱者的权益难以保障。其次,OST领域的“双版本推广”模式缺乏合同标准化条款,收益分配规则缺席,容易引发纠纷。再者,商业化翻唱模式泛滥,扭曲了版权认知,分流了原作收益。

目前来看,这场“年轮大战”是一个三输的局面。汪苏泷背负“断人财路”的指摘,张碧晨痛失以代表作进行商业演唱的自由,而听众则见证了喜欢的歌曲沦为规则漏洞与利益博弈的祭品。

7月25日晚,汪苏泷在“十万伏特2.0巡回演唱会”深圳站,演唱了《年轮》,并疑似用谐音梗回应争议:“北京有烤鸭,兰州有牛肉面,那深圳有什么呢?我觉得深圳有影子,因为俗话说得好身正(深圳)不怕影子斜。”而张碧晨方最终宣布“与《年轮》告别”,暗示不再参与这场争议。

《年轮》版权之争,给音乐圈敲响了警钟。完善版权规则、加强行业规范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让音乐回归纯粹,让创作者、演唱者和听众都能在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中享受音乐的魅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年轮 版权之争 汪苏泷 张碧晨 音乐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