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从预售“炮灰”到票房黑马,冲击5亿票房可期?

发布于:2025-07-22 阅读:1
陈佩斯憋了8年的电影《戏台》,上映前预售冷清似“炮灰”,上映后却成票房黑马。口碑爆棚,笑点密集,打破传统艺术年轻人不爱看的偏见。目前票房已破4000万,冲击5亿虽有挑战,但也有机会,值得更多人观看。

2025年暑期档,一部原本不被看好的电影《戏台》,如同黑马一般在电影市场中横空出世,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戏台

这部由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上映前的情况可谓十分惨淡。原计划7月17日上映的它,因同期《长安的荔枝》《你行!》等大片的激烈挤压,预售首日仅收获14.3万元,三天累计票房也才137万,排片率更是被砍至5% ,场次还多被安排在午夜的“幽灵场”。老搭档朱时茂都替他捏把汗,怕他8年的心血付诸东流,甚至可能背上债务。

然而,点映成为了《戏台》命运的转折点。点映后,影片的豆瓣评分一路飙升至9.6,猫眼开分也高达9.5 - 9.7,收获了极佳的口碑。观众们对这部电影的喜爱超乎想象,上座率从不足三成直接冲到了八九成。抖音上“戏腔变装”话题播放量破亿,各种精彩片段和二创内容不断涌现,形成了强大的传播效应。在广州,有戏迷穿着戏服包场观看;在上海,有老师把这部电影当作传统文化课,带着学生一起去欣赏。截至7月21日,点映及预售票房已达4380万元,实现了近300倍的惊人增长,成功刷新了国产片的逆袭纪录。

陈佩斯

《戏台》能取得如此成绩,有诸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强大的演员阵容是一大亮点。除了陈佩斯,还有黄渤、姜武、尹正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这些演员们真练真演,没用绿幕抠像。比如黄渤饰演包子铺伙计,脸上抹满面粉蹲灶台;尹正为了演鸦片鬼瘦得脱相,嗓子哑了还在唱戏。他们的精彩演绎为影片增色不少。

其次,影片在题材上巧妙地将京剧元素与现代叙事相结合,通过荒诞喜剧的形式,既保留了戏曲的韵味,又符合年轻观众的口味。成功打破了戏曲题材“中老年专属”的刻板印象,数据显示,45%的观众为80后,28%为00后 ,实现了跨代际的受众覆盖。像电影中“背对观众演霸王”的包袱设计,就让年轻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

再者,档期选择也颇具巧思。改档至7月25日后,《戏台》成功避开了与《长安的荔枝》《你行!》的正面交锋。尽管7月26日有《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破晓》上映,但该片主打低龄市场,与《戏台》的目标受众重叠度低;8月2日上映的《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虽具潜力,但动画类型对成年观众的分流有限。7月下旬至8月初的这个市场真空期,为《戏台》提供了一个快速放量的绝佳窗口期。

传统文化

另外,影片对戏曲艺术的坚守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当洪大帅要求改戏时,班主一句“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改”掷地有声。这种对艺术尊严的捍卫,与当前国潮复兴的社会情绪高度契合。电影上映后,全国戏曲演出票务销量增长了27%,年轻观众开始主动搜索京剧名段,这种“以影促戏”的良性循环,可能会为《戏台》的票房带来超出预期的长尾增长。

不过,《戏台》想要突破5亿票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改档后的《戏台》首日排片仅7%,黄金时段大多被《侏罗纪世界:重生》《F1:狂飙飞车》等好莱坞大片占据。如果后续排片无法突破15%,那么影片的放映场次和观众可选择的观影时间都会受到极大限制,票房增长空间也将严重受限。而且,戏曲加民国的题材组合,虽然在口碑上获得了赞誉,但也存在着天然的壁垒。影片中大量的京剧唱段和民国俚语,对于不熟悉京剧和那个时代文化背景的普通观众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影片的受众范围。此外,7月底《731》等大片上映将分流市场,若《戏台》在黄金窗口期未能快速放量,后续很可能会被这些大片挤压票房空间。

猫眼专业版最新模型测算,《戏台》票房区间为2.4 - 3.4亿,突破3亿概率72%,乐观估计可达4.2亿。综合来看,《戏台》票房突破5亿虽有一定潜力,但需要克服重重困难。若能在后续提升排片率,尤其是增加黄金时段场次,保持日均票房2000万以上,并延续社交媒体热度,那么冲击5亿票房还是有希望的;反之,若排片持续低迷,受后续大片竞争影响,票房可能会锁定在3 - 4亿区间。无论最终票房如何,《戏台》的价值都已超越了数字本身,它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影视的融合提供了成功范式,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电影。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戏台 陈佩斯 电影票房 传统文化 京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