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言论致《浪浪山小妖怪》宣发争议升级

发布于:2025-08-15 阅读:0
近日,傅首尔和苏敏在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映后活动言论引争议。傅首尔称13岁孩子有独立人生观,苏敏呼吁猪妈妈离开浪浪山,与电影温情基调相悖,引发家长抵制,票房和口碑受影响,还演变成性别对立争论。

近期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宣发活动引发轩然大波。2025年8月12日,宣发团队邀请傅首尔及苏敏参加线下活动。傅首尔分享亲子沟通观点,认为90%的父母低估孩子,13岁孩子已有独立人生观。还结合离婚经历反思家庭关系。苏敏借“猪妈妈”角色类比自己“逃离家庭”经历,强调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傅首尔

舆论对此反应两极分化。反对者质疑他们公众标签与电影“阖家欢”“亲情羁绊”主题冲突。傅首尔以离婚话题营销,植入私人情感议题,让观众反感。部分男性观众因“黑神话彩蛋争议”叠加其站台,更抵制电影。支持者则称电影内核是“个体成长与自我追寻”,他们经历是现实版“走出浪浪山”,且电影女性主创占比高,选傅首尔符合创作立场。

争议升级后,票房和口碑受重创。大量观众因傅首尔参与宣发放弃观影。豆瓣、微博一星差评涌现,“#浪浪山避雷#”单日阅读量超千万。宣发团队遭质疑,网友指责“夹带私货”“故意制造对立”。片方虽调整策略,导演解读“老和尚身份”转移焦点,强调女性团队主导创作,但未平息争议。

浪浪山小妖怪

8月14日,南京新街口广场有家长抗议傅首尔言论。家长觉得其说法和电影温暖主题不符,“鼓励孩子不管家庭责任”,苏敏言论也与家庭观念相悖。电影评分从9.8分掉到8.6分,购票平台很多人说“别去看”。

傅首尔此次言论并非首次引发争议。2022年她曾因儿子屏蔽朋友圈等事引发“亲子边界感”讨论。此次在儿童向动画宣发中,她又捆绑个人离婚经历与亲子话题,夸大孩子认知能力,让家长觉得在灌输成人价值观。

亲子教育

从本质上看,这场抵制是家长对公共空间家庭教育议题话语权的争夺。电影原本聚焦“职场压榨与亲情温暖”,如今成“家庭责任与个体自由”争论场,甚至演变成性别对立争论。

教育专家指出,13岁孩子开始形成自主意识,但说有“独立人生观”夸大其词。公众人物在儿童向内容宣发讨论敏感话题,要考虑受众年龄层。电影内容营销不能只靠争议话题博眼球,涉及家庭、教育敏感领域时,嘉宾选择和言论尺度要贴合作品定位。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傅首尔 浪浪山小妖怪 亲子教育 电影宣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