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首推“双贴息”政策,激活消费市场

发布于:2025-08-14 阅读:1
8月13日中央层面首次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双贴息”政策。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覆盖多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聚焦8大消费领域。政策精准、普惠、高效,到期将评估是否延长期限等,有望激活消费市场。

8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公布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两项新政,即“双贴息”政策,这是中央层面首次针对消费贷款领域推出的“国补”政策。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强调,政策以“真金白银”降低居民信贷成本、提升服务业供给能力,实现供需良性循环。

双贴息政策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涵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1000元;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也可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贴息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是3000元。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其他违规套利行为,均不属于政策支持范围,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方面,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这些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为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核心条件是要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例如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增加业态、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重点是要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不能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从今年3月16日到年底,只要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且已收到贷款资金的经营主体,都可享受最长1年的贴息,贷款期限不足1年的,按实际期限贴息。借款主体按正常信贷流程在银行办理贷款即可,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后,对经营主体已支付利息一次性返还贴息资金,对未来需支付利息在收取时直接扣除贴息资金。

“双贴息”政策具有诸多亮点。精准直达,个人贴息仅支持实际消费部分,企业贴息聚焦改善服务供给;杠杆效应明显,1%贴息能撬动100倍贷款资金流入消费领域;还有长效可能,政策暂定1年,到期评估后或延长期限、扩大范围。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该政策与此前“设备更新贴息”“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政策合力,直指当前消费痛点。在需求端,降低居民信贷成本,释放购车、装修、文旅等大宗消费潜力;在供给端,缓解服务业融资难,推动服务升级。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消费贷款余额已达21.2万亿元,政策有望进一步激活存量市场。

政策出台后,多部门合力确保其落实。商务部将开展政策宣传与解读,强化审核把关;中国人民银行配合抓好政策落实,加强信息共享;金融监管总局指导贷款经办机构做好相关工作,加强资金用途管控。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督促地方和贷款经办机构实施政策,以“真金白银”助力居民消费和经营主体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供需良性循环。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双贴息政策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消费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