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申遗失败传闻背后:真相与文化传承的思考

发布于:2025-07-23 阅读:2
近期网络流传韩国申遗失败消息,引发大众关注。但经核查,该消息缺乏权威信源,是假新闻。韩国非遗项目无异常,且与联合国合作更紧密。我国文化部曾指出非遗申报是‘共享’。我们应构建文化自信,认清真实民族自豪感。

近日,中文互联网上一则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于2025年5月30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137项证据,质疑韩国五项非遗项目的原创性 , 并要求韩国在45天内(截至7月14日)提供千年传承证据”。随后更是出现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闭韩国申遗通道”、“韩国5项非遗被除名 ”、“韩国申遗全面溃败 ”等后续消息。

韩国申遗

这一消息着实让中国人感到振奋,毕竟韩国人“偷”中国文化的行为早已让我们深恶痛绝。从汉服、泡菜,到端午祭、春节,韩国人几乎无所不“偷”,甚至还试图在国际社会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解构,比如提出“春节是‘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不是‘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的说法。

然而,韩国真的申遗失败了吗?首先,消息中提到的“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并非在我国民政部登记过的正规机构,无法在民政部官网查询到相关数据,官网还贴心提醒“经查询,该组织未在民政部门登记。请您注意风险,加强防范”。

其次,通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查询,截至7月21日,韩国独自或与其他国家共同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项目共有23项,那些所谓“被除名”的“江陵端午祭”、“泡菜制作”、“酱油制作”等饱受争议的非遗项目,仍然显示在数据库中,并未被除名。甚至2026年韩国申请的“韩纸(高度类似我国的宣纸)制作及相关文化实践的传统知识和技能 ” 也仍然在列。

文化遗产

再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查询与韩国非遗项目相关的新闻,最新一条是今年5月的“教科文组织与韩国签署新的框架协议,以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使用相关关键词在外网进行搜索,也没有任何关于“韩国申遗失败”的结果。最新的新闻反而是“ 韩国成为202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主办国”、“韩国拥有7000年历史的岩画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认定 ”。

事实上,按照联合国的工作程序,撤销非遗资格的手续非常复杂,需要多方审议,而且全程必须公开透明。如果真的有类似情况发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时间就会发布正式的书面声明,若查询不到,此事自然缺乏官方权威信源背书。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条假新闻,韩国非遗项目无任何异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韩国的合作反而正在更加紧密。

至于为何会出现“5个项目被除名”的说法,可能是有人看到韩国的搜索结果中写着“对应28个国家”,但“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主页却又显示“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是想当然地认为,其中5个已经被移出名单。但其实,“28个国家”是指韩国还与其他27个国家共同申报了项目,而非指其“原本有28个项目”。

早在2016年,我国文化部就曾指出,非遗申报不是商标注册,联合国的“非遗公约”,目的是“共享”,是让非遗项目让更多的人看到。如果多国拥有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不存在“一个国家申报成功,另一国的遗产就成了别人的”这样的情况,其他国家仍然可以单独申报。就像2008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后,2009年,我们的端午节也同样申遗成功,至今仍是联合国承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项目

最近全球流行“赢学”,但这东西短期看或许是“强心针”,长期看却绝对是后遗症无穷的“兴奋剂”,对于一个民族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的是真实的民族自豪感,而非建立在谎话上的“虚假繁荣”。我们该做的,是超越谣言,构建出文化自信的新范式。就比如这场“韩国申遗失败”的谣言,我们与其狂欢韩国被打脸,不如自豪地说出一句:我们有44项联合国承认的非遗项目,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这不比谣言理直气壮多了?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韩国申遗 文化遗产 非遗项目 中国文化

相关文章